北京市西城区德胜商会
扫描二维码

扫描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


当前位置:首页 / 活动动态 / 理事

长水文化丨活在北京访谈录(九)歧视排外,这并不是北京人

发布日期:2020-10-19 09:18:34



“胡同少年眼里的北京


点击观看视频


北京是北京人的家,是北漂的第二故乡。


地域黑,歧视排外,将北京人标签化,在一些不辨是非的人看来,似乎能解决他们所遇到的一切问题,不合己意便是错,这种观点太狭隘。


张抟风,北京胡同里的原住民,从出生至高中毕业,一直在胡同里生活。


2007年,他跟着母亲去了澳洲生活,那段时间后他特别想念北京的美食、发小和家人,在澳洲学习工作了11年后,他还是回到了故乡。 中澳关系的不断降温,让国外社会上对中国人的歧视行为变多,这种歧视行为,缘于他们内心的优越感,就想站在一个更高的位置上俯视你。


哪怕对你的示好也是一种怜悯,这种歧视行为让人非常不舒服,于是,张抟风决定回国。



回北京以后,他发现找工作和想象的不太一样。


一些公司明显的带有地域歧视,比如参与一个面试,公司副总看了简历以后说:抱歉,我们不用北京人。这非常令人愤怒!


很多有地域性歧视的人,他们眼中的北京人不上进、懒和散漫,其实这些理由只是一种偏见。


他们不了解北京人,他们想象中的北京人就是吃着祖上的家业,有钱任性,工作可以随时撂挑子,这只是他们的臆想,大多数的北京人家里就是普通家庭,工作依然要努力。 



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都有好有坏,但不能将少数人的观点混淆为整体。


北京人其实很实诚,对人对事有话直说,并不会搞弯弯绕,觉得你能相处就做朋友,你哪里有缺点就直接告诉你,这就是北京人的性格。


北京人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,就像这次疫情,北京人鲜有往外地跑的,外地方还能往老家躲避,北京人只能呆在北京,这儿就是家。


现在的北京人也分老北京和新北京,新北京人可能刚脱离以前的环境,在身份上有一些优越感。


但这些在老北京身上是看不到的,就像北京的医疗条件好,但是北京人看病也要排队,北京人买车甚至需要摇号。



外地人来北京做了贡献,也占用了一部分本该属于北京人的资源,你不能吃完饭就骂厨子,不能糟践北京人的名声。 很多人仇富心理严重,一说起北京四合院,就觉得北京人一定有钱,就像一些人觉得四川人家里都养着熊猫一样。


北京的四合院其实没剩下多少,而且都集中在二环里,值钱的是地皮,要说居住环境,真不如楼房住的舒坦。 老房子的四合院室内没有厕所,数九寒天也要披上衣服去外边上厕所,很多房子都是一二百年的建筑,对北京人来说就是一个住的地方。


有人说可以卖了变现去其他地方买房子,但谁都不喜欢背井离乡的感觉。


北京人和北漂一样有经济压力,一个普通的北京人月工资也就刚够开销,北漂出去吃一顿多少钱,北京人一样要花这个价。


北京人结婚一样要有房有车拿彩礼,也是家里人给凑或者辛苦积攒,这是大部分北京人的生活现实。 对于婚姻,老一辈的人找一个伴侣靠说媒缘分,物资需求没有看的那么重,现在讲究的门当户对,这也是一个因人而异的事情,信息发达的社会,生活环境和教育水平保持一致,两人才能有一个比较接近的三观。



张抟风从小就是胡同里的大爷大妈带大的。


一条胡同里,基本上每家的饭都吃过,衣服也都是邻居哥哥姐姐穿过的,街坊邻居的关系好到夜不闭户,路不拾遗,晚上吃饭可能直接把做好的饭菜端你家来。


当然,人情讲究有来有往,但这种氛围,才是邻居该有的含义,而不是像如今楼房里的邻居,你对门住的人姓什么你可能都不知道,你关心他,他或许还觉得你是坏人,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太大了。


回到国内,他还能和小时候的朋友、邻居坐一块喝喝酒聊聊天,说点矫情的话,怀念一下过去曾经辉煌的日子。


长大后接触的人,自然而然有一种疏离感,这也是北京人不愿意离开的原因,毕竟是在这儿长大的,对这里的人和物有一份不一样的感情。


张抟风想着以后不再离开北京,当初去澳洲,也是母亲希望给他一个不同的生活,让他有一个选择的权利。


但是现在,他只想着好好在北京待着,哪儿也不去了。 城市越来越繁华,人情味却越来越淡,当初的胡同少年长大了,老一辈的北京人却慢慢走的差不多,以前的那种美好的日子渐行渐远。